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 如何安排沉淀池,以及沉淀池种类详解!

如何安排沉淀池,以及沉淀池种类详解!

发布来源:重庆市沃利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2-10-04  访问量:349

沉淀法是污水处理中较基本的方法之一。它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根据水的性质和要求的处理程度,沉淀处理工艺可以是整个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个过程,也可以作为唯一的处理方法。

在典型的水处理厂中,沉淀法可用于下列几个方面:

一、沉砂池(污水预处理)

沉砂池通常用作去除水中易沉降的无机颗粒的预处理手段。沉砂池是一种通过物理方法从水中沉淀和分离砂的预处理单元。其作用是将相对密度大于1.5且粒径为0.2mm上述颗粒物主要包括核皮、种子等无机砂粒、砾石和少量密度较高的有机颗粒。

沉砂池一般设置在提升设备和处理设备前,以保护泵和管道免受磨损,防止后续水结构堵塞,减少污泥处理结构体积,减少活性污泥中无机物的组成,提高活性污泥的活性。

1.平流沉砂池

平流沉砂池实际上是一种比进出通道宽而深的通道。当水流过时,由于过水段增大,水流速度下降,水中夹带的无机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沉,从而分离水中的无机颗粒。

二、曝气沉砂池

曝气沉砂池通过长方形池的一侧进入空气。这是一种水旋流运动。流量从周围逐渐减小到中心。砂粒在池底的砂槽中与水分离。水中的有机物和从砂粒上冲走的污泥仍然悬浮。随着水流进入后处理结构。曝气沉砂池具有除砂效率稳定、进水流量变化影响小等优点。曝气沉砂池的停留时间一般为1-3min,若有预曝气效果,可延长池深,停留时间达到15-30min。

二、初沉池(污水初级处理)

初沉池可以更经济、更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同时去除部分悬浮有机物,以减少后续生物处理结构的有机负荷。有时初沉池也单独使用,水经过一级处理后排放。

初沉池一般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和曝气池之后。初沉池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密度高的固体悬浮颗粒,减少生物处理的有机负荷,提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活性。污水通过格栅截留大量悬浮物和悬浮有机物,沉砂池去除密度大于1.5g/cm3.悬浮颗粒后,仍有许多悬浮颗粒密度较小或颗粒尺寸较小,主要由有机物组成。

处理城市污水时,初沉池的沉淀时间一般为1.5-2h,对进水BOD对悬浮物的去除率可达20%-30%SS去除率可达50%以上。

1.运行管理注意事项

1)根据初沉池的形式和刮泥机的形式,确定刮泥方法和刮泥周期的长度。避免污泥沉积过长导致浮泥,或刮泥过频繁或刮泥过快干扰下沉污泥。

2)初沉池一般采用间歇排泥,要注意总结经验,根据经验手动掌握排泥次数和排泥时间。连续排泥时,注意排泥流量和排泥颜色。

3)检查是观察各池出水量是否均匀,出水堰出水量是否均匀,堰口是否被浮渣堵塞,及时调整或修复。

4)检查时注意观察浮渣斗中的浮渣能否顺利排出,浮渣刮板与浮渣斗挡板配合是否合适,并及时调整或修复。

5)检查时注意刮泥、刮渣、排泥设备是否有异常声音,检查部件是否松动,及时调整或修复。

6)泥浆排放管每月至少清洗一次,以防止管道中的沉淀物和油,特别是阀门,冬季也应增加清洗次数。每年清空初始沉淀池,并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检查。

7)及时分析和初沉池的常规检测项目,特别是SS及时比较重要项目,确定SS如果去除率正常,应采取必要的整改措施。

8)初沉池常规检测项目:进出水温PH值、CODcr、BOD5、TS、SS排泥的固体含量和挥发性固体含量。

2.初沉池出水含有小悬浮颗粒的原因

为了充分发挥初沉池的作用,许多污水厂的剩余污泥从初沉池集中排放。因此,初沉池的出水口中有小悬浮颗粒 主要原因有:水力负荷冲击或长期过载;由于水短流二减少停留时间,絮凝剂在沉降前进入出水堰;曝气池活性污泥过度曝气,是污泥本身氧化和解体;一些难以沉淀的污染物颗粒增加到水中。

与以上原因对应的解决办法有:增加调节池,均匀分配进水水力负荷;调整进水、出水设施的不均匀性,减轻冲击负荷的影响,克服短流情况;调整曝气池的运行参数,以改善污泥絮凝性能,如营养盐缺乏时及时补充,泥龄过长造成污泥老化是应缩短泥龄,过度曝气应调整曝气量;投加絮凝剂,提高部分悬浮颗粒性能,使消化池、浓缩池均匀进入初沉池,消除负面影响,使二沉池剩余污泥均匀进入初沉池,消除剩余污泥回流的影响。

三、二沉池(固液分离)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去除水中密度大于水的悬浮颗粒的处理结构。它是水处理中应用较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水的一级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和深度处理。二次沉淀池设置在曝气池、深度处理或排放前。

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垂直流式。沉淀池包括五个部分: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进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减少湍流对沉淀的不利影响,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体积利用率;沉淀区又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沉淀区是污泥储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缓冲区是分离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确保沉淀的颗粒不会因水流而再次浮起。

1.平流二沉池

平流沉淀池的表面形状一般为矩形。水流通过能量消除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水平流动缓慢。水中的悬浮物可以逐渐沉入池底,沉淀区的水溢出堰口,通过出口罐排出池外。

其基本要求如下:

1)平流沉淀池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3m,多为2.5-3m。为保证池内水流的均匀分布,长宽比一般不小于4,长深比8-12。

2)机械刮泥时,沉淀池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纵向污泥斗坡度不小于0.01,一般为0.01-0.02.刮泥机的行驶速度不得大于1.2m/min,一般为0.6-0.8m/min。

3)水平流速是只在池内流动的速度。当平流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较大水平流速为7mm/s,表面负荷为1-3m3/(m2h) ;作为二沉池,较大水平流速为5mm/s。

4)入口应采取整流措施。常用的入口方式有四种:溢流堰-穿孔整流墙(板)、底孔入口-挡板组合、淹孔入口-挡板组合、淹孔入口-穿孔整流墙(板)组合。使用穿孔整流墙时,整流墙上的总开口面积为过水截面的6%-20%,开口处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作为渐扩形状。

5)进出口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出口挡板的淹没深度不小于0.25m,一般为0.5-1m;出口挡板的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挡板距进口000进口.5-1.0m,出口挡板距出口堰板00出口.25-0.5m。

6)平流沉淀池体积小时,可采用穿孔管排泥。大多数穿孔管布置在集泥斗或水平池底部。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桶平面呈方形或近似方形矩形,排数一般不超过两排。大型平流沉淀池一般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至进水端污泥桶,将浮渣刮至出水端集渣槽。

7)非机械排泥时平流沉淀池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应高于刮泥板.3m。

二、竖流二沉池

垂直流沉淀池为圆形或方形,污水从中心管进口进入池,通过反射板阻挡分布在整个水平截面上,缓慢向上流动。沉降速度大于水流上升速度的悬浮颗粒沉入污泥斗中,上清液从池顶周围的出口堰溢出到池外。

竖流沉淀池的基本要求如下:

1)为保证池内水流自下而上垂直流动,防止水流呈辐流状态,池径或方形边长与沉淀区有效水深的比例一般不大于3,池径一般为4-7m,较大不超过10m。圆池直径或方形池边长D≤7m沉淀出水沿周围出水;≥7m辐射式集水支渠应增加。

2)垂直流式沉淀池中水流的上升流量为0.5-1mm/s,沉淀时间为1-1.5h。中心管内的流量一般应大于100mm/s,喇叭口或反射板设置在下出口。反射板底部至少与泥浆表面0.3m,喇叭口的直径和高度中心管直径的1.35倍,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3倍,反射板表面和水平面的倾角为17倍°。

3)喇叭口下沿距反射板表面的缝隙高度为0.25-0.5m,作为初沉池,缝隙中的水流速度不应大于30mm/s,作为二沉池,缝隙中的水流速度不应大于20mm/s。

4)锥形储泥斗的倾角为45°-60°,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0mm,排泥管口与池底的距离小于0.2m,敞口的排泥管上端超出水面不能小于0.4m。浮渣挡板淹没深度0.3-0.4m,高出水面0.1-0.25m,距集水槽0.25-0.5m。

三、辐流二沉池

因此,污水从中心或周围进入沉淀池。中心进水辐流沉淀池的进水管悬挂在桥下或埋在池体地板混凝土中。污水首先进入池体中心管,然后进入沉淀池时,通过中心管周围的整流板均匀流向周围辐射。上清液通过沉淀池周围的出水堰溢出,污泥沉降到池底,有刮泥机或吸泥机挂在沉淀池中心的集泥斗,然后用重力或泵排出。

周边进水辐流式沉淀池进水渠布置在沉淀池四周,上清液经过设在沉淀池四周或中间的出水堰溢流而出,污泥的排出方式与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相同。

基本要求如下:

1)进出水的布置有三种形式: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和周边进水周边出水。

2)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不得超过3m/min,通常采用1.5m/min。

3)周围进水的辐流沉淀池效率高,比中心进水和周围出水的辐流沉淀池高出一倍左右。

四、沉淀池运行要点

1)检查刮泥机或吸泥机等金属部件的防腐是否完好合格,污水条件下的运行情况。

2)沉淀池进水后,观察是否漏水,做好沉淀观察,检查沉淀池沉淀是否不均匀。通过观察三角堰的出水情况,也可以发现沉淀池的沉降情况。

3)检查刮泥机或吸泥机的负荷运行情况。主要观察振动、噪声和驱动电机运行是否正常,线速和角速是否在设定范围内。

4)并确定刮刮器或刮刮器的刮刮功能和刮刮功能是否正常。观察沉淀池表面的浮渣是否能及时排出,观察一定范围内泥浆排放量变化时的吸刮效果。

5)分别测量进出水SS,验证沉淀池在设计进水负荷下的作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例如,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浓度和初沉池的排泥浓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6)检查与沉淀池相关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否能正常连接。如初沉池的自动开停功能和二沉池根据泥位计测量泥位的自动排放剩余污泥或浮渣功能。

http://www.wolikehb.com